跳到主要內容

能自然恢復,那OT到底有沒有幫助?!

或許受限於時間和惰性,想到什麼就寫些什麼,自己記錄自己。

野人獻曝、關公面前耍大刀、班門弄斧,讓大家見笑了。

先來講一下自然恢復。

第一次意識到這件事情的時候是剛上大一前,在某北部醫院初次接觸職能治療時問過林老師的一句話。
糟糕,有點忘記當下說什麼了,然後真的非常感謝林老師引領我進入OT!!

總之我問了老師,既然這些東西在家也能執行或取得,為什麼他們要來醫院做?
老師說這就是職能治療最終希望的結果,可以的話當然在家執行就好。
我必須說我真的忘記老師說什麼了,但意思差不多差不多。
可以知道的是,真的很多事情不見得一定要OT來做,隨便舉個例子,我會帶個案打麻將,只要會打麻將的人都能帶吧?

可以說是,也可以說不是。
會打麻將的人比我還能更流暢帶領打麻將這個活動;但相對地他們沒辦法針對個案本身的困難下手,也沒辦法意識到為何要帶個案打麻將,我想這就是職能治療的特殊性。

做的事情好像都一樣,好像誰都能做,但我是用職能治療的角度下去剖析,一深入分析會發現其實職能治療有它的獨特性存在。

扯遠啦,趕快來說第二次遇到自然恢復是在哪裡。

第二次是在生理單位實習的時候,有位同學報了一篇期刊,恕我忘記是誰報的還有到底具體是哪篇期刊XD
總之結論好像是說,有無介入的復原程度好像差不多。

我覺得蠻有趣的,真的很有趣,如果介入的效果不大,那這專業到底在幹嘛。
不過拿前面的論述來講,其實答案很明顯了,先撇除個案自身強大的恢復能力或是運氣不好就是救不回來的那種,在一個合理的恢復期內,個案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能不能成長?能,當然能,把個案就放在那邊,如果他有求生意志,生命自然會找到出路,至少我自己是這麼想。

那這樣子到底要不要OT?
當然要呀,OT扮演的角色就是協助個案找到出路,不是每個人運氣都那麼好可以在無介入的情況下,倚靠著原本的日常生活,或是受影響且自己修正後的日常生活來達到「職能為方法」(occupation as means),在日常生活中學習。

切回今天的個案。

今天又去看了住在很遠山上的阿嬤,這個案是因為跌倒才收案,接觸時間算短,
從九月初到今天大概三次的時間,以行動能力來說,
阿嬤從一開始起身、走路都還有點困難,
第二次時阿嬤已經可以推著輪椅步行,
這次去看阿嬤,已經可以挑戰在前方或後方碰觸協助下可以走路,只是力氣跟平衡還需要訓練。

原因是什麼?
老師說阿嬤主要是自然恢復,透過他的日常生活,有走有動,跌倒後下降的能力自然回來了。
那我們對阿嬤有沒有幫助?
我認為還是有,我們給予阿嬤蠻多的互動刺激,我相信這是阿嬤需要的,甚至在介入的過程中我相信也有達到潛移默化讓阿嬤願意去動,或想到可以這樣動的效果。

這是比較正向和單純的例子,當然也有遇過不太成功的例子,有空再說!!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颱風假還是來上班了

安安,如題。 雖然只上中午然後就跑回家了XD 雖然風雨不大都回到家了才開始有颱風的感覺,但還是在颱風假的時候去上班了。 為什麼? 其實我一開始也不知道為什麼。

適合民眾和從業人員的長期照顧數位學習平台 線上課程就能拿level 1資格

直接破題,其實好像已經可以在線上課程取得level 1一陣子了, 不過就才剛畢業嘛XD...也順便把這個消息告訴還不知道的大家!! 如果下班沒事,或是還沒找到工作,都很適合趕快來弄個level 1的證明~